繁殖绝非偶然,周全的准备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1.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:
健康强壮: 选择体型匀称、色泽鲜艳、活跃健康、无病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。
年龄与尺寸: 确保亲鱼已达到性成熟。不同品种成熟尺寸不同,例如七彩雷龙通常需要一年左右,体长达到10-12厘米以上为宜。
自然配对(关键!): 这是雷龙繁殖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一环。强制的“包办婚姻”几乎总会以打斗致死告终。
方法: 将多条幼鱼一起群养,观察它们自然形成配对。或者,用一个隔板将有意向的雌雄鱼隔开饲养,让它们能互相看见却无法接触。期间观察它们是否有“隔板互动”(如展示婚姻色、摇头摆尾等友好行为),数周后若表现和谐,再尝试抽掉隔板。
营养强化: 繁殖前1-2个月,提供高营养食物催卵,如活虾、冰冻红虫、面包虫、蟋蟀等,让亲鱼积蓄充足的能量。
2. 繁殖缸的设置:
环境: 一个安静、不受打扰的环境至关重要。使用60-80厘米的鱼缸即可。
设备:
强大的过滤: 但水流要缓,可使用水妖精或滤筒,避免强水流冲击鱼卵和幼鱼。
加盖!加盖!加盖! 雷龙鱼是跳高能手,受惊时极易跳缸,必须保证缸盖严密无缝。
布景:
产卵地点: 提供宽阔平滑的石片、倒置的花盆、瓦片或大片的榄仁叶,置于水面附近,作为产卵床。
躲避处: 放入水草、沉木、石块等,为弱势一方(通常是雌鱼)提供躲避空间,防止追打过于激烈。
当一切准备就绪,好戏即将开场。
1. 发情征兆:
婚姻色: 公鱼和母鱼的体色会变得异常鲜艳、对比强烈,这是最明显的信号。
行为变化: 公鱼会频繁地清理选定的产卵床(如用嘴舔舐石块表面),并开始追逐母鱼。此时的追逐并非恶意攻击,而是求爱行为。
共舞: 双方会并排游动,身体相互缠绕,姿态优美,如同跳舞。
2. 交配与产卵:
通常在清晨或安静的黑夜进行。
母鱼将卵产在事先清理好的产卵床上,公鱼紧随其后使其受精。
产卵量因品种和大小而异,从几十粒到数百粒不等。卵呈亮黄色,通常聚集在一片。
3. 护卵:
雷龙鱼是双亲护卵的典型代表,但公鱼通常是主力。
公鱼会守在卵旁边,用胸鳍扇动水流为卵提供氧气,防止水霉,并驱逐任何靠近的生物(包括母鱼)。
注意: 有些公鱼护卵心切,可能会攻击母鱼。此时如果追打严重,应将母鱼捞出隔离。
产卵只是开始,抚养幼鱼长大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1. 鱼卵的孵化:
水温保持在24-26℃左右,约2-3天即可孵化。
刚孵出的鱼苗会挂着“卵黄囊”,依附在产床上,靠吸收卵黄生存,此时无需喂食。
公鱼会继续守护,并将掉落的鱼苗叼回原处。
2. 起飞与开口:
起飞: 约3-4天后,卵黄吸收完毕,小鱼开始自由游动,称之为“起飞”。
开口饵料(关键!): 此时需要准备极其细小的活饵:
首选: 草履虫、微虫、丰年虾超细卵(刚孵化的丰年虾无节幼体)。
替代方案: 碾得极碎的蛋黄水(极易坏水,需严格控制量并及时清理)。
捞出亲鱼: 在小鱼“起飞”后,就可以将辛苦已久的公鱼捞出休息了,以免它误食幼鱼。
3. 幼鱼成长:
换水: 少量多次,保持水质清洁稳定。使用滴流换水方式,避免水参数剧烈波动。
喂食: 随着幼鱼长大,逐步过渡到稍大的饵料:
孵化后第2周:丰年虾无节幼体。
孵化后第3-4周:剪碎的红虫、小型水蚤。
孵化后1个月以上:可接受冰冻红虫、细小颗粒饲料等。
分缸: 幼鱼生长速度不一,会出现大小差异,应及时将过大的个体分出,避免其吞食较小的兄弟姐妹。
耐心是关键: 自然配对需要时间,幼鱼培育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。
水质是根本: 始终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稳定,是提高繁殖成功率和幼鱼存活率的基石。
活饵的优势: 在繁殖和育苗阶段,活饵的营养和诱食性是饲料无法比拟的。
享受过程: 即使失败也不要气馁,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。静心观察雷龙鱼的自然行为,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乐趣。
祝愿您能成功体验到雷龙鱼从配对、产卵到育雏的全过程,享受这来自水族箱中最原始的生命感动!